你我健康网(http://www.05jk.com)特别报道:睡眠时猝死病例介绍与文献复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猝死的诊断标准为患者发病后6小时内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而从猝死的突发性及意外性来看,多数心脏病专家主张将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标准[1],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是猝死的主要病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患者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引起睡眠时反复出现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血症、失代偿,也是临床上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991年芬兰学者T.M.Partinen等[2]连续尸检460例35至76岁男性,访问与死者同住一屋的个人,371例被访问的死者中321例有打鼾史,肥胖打鼾者82例,有呼吸暂停49例是经常或习惯性打鼾者。186例死亡的原因是心血管病,与偶而或从不打鼾者比较差异显著,发现习惯打鼾是早上死亡的危险因素。由于死者是已知的习惯性打鼾者,因此认为在突然死亡原因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至少应该考虑的原因。
S.Rossner等报告34例严重肥胖男性[3],有大声打鼾和过度白天嗜睡,提示为OSAS。平均年龄46岁,体重指数41、6kg/m2,随诊4年,15%的病人猝死,其中3例死于急性心肌梗塞,2例死于肺水肿,均为医院外死亡。尸检所有病例发现22例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其中15例为男性,病理的呼吸暂停指数平均值是46±20,肯定OSAS的诊断,运动试验和神经病学的检查没有显示有其他白天嗜睡的原因,平均血压在休息和运动时是正常的,血脂和血糖正常,肺通气功能检查提示有肺内限制性改变,肺阻抗低于50%正常预计值,二氧化碳分压为5、8Kpa,接近更高限制的预计值,血液检查示有高的酒精消耗,可能是促成OSAS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证明病理肥胖男性的OSAS患者有高的突然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尽管不存在其他通常的危险因素。
GamiAS等[4]分析了美国1987年至2003年112例因心脏原因死亡者的PSG记录,比较了46例OSAS的患者和21例无OSA的患者,心脏原因猝死的患者OSAS为46%,显著高于无OSA的患者21%及一般人群的16%。他们将患者死亡时间分为四段,午夜至5:59am,6am-11:59am,中午至5:59pm,6pm至11:59am,然后将OSA和无OSA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和节律障碍等因素纳入时间段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在午夜至5:59am死亡者中OSA患者均高于无OSA和普通人群,而且在此时间死亡的OSA患者呼吸紊乱指数(AHI)大于等于40者高于AHI小于5者2、61倍,AHI5-39者高于AHI小于5者1、87倍,提示OSA病情愈重者发生心脏原因的死亡率愈高。
在东南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泰国每年年轻男性猝死的比例为:每10人万中26至38人[5-6]。心室纤颤节律异常是心博停止的原因,主要发生在晚上,病理生理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心率变异、自主神经调节改变可能是心室纤颤发作的主要原因[7]。
笔者曾在80年代报告诊断5例严重的OSAS患者[8],经随访,其中2例在夜间睡眠时发生猝死。笔者在美国进修学习期间,曾对1例73岁男性OSAS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当时时间约在凌晨3点左右,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暂停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同时心电监测显示室性纤维颤动,当时虽经停止监测积极抢救,但终未获成功,患者猝死于实验室。在后来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又遭遇过3例男性患者猝死,在这3例患者中,青年、中年、老年各1例,3例患者睡眠时均有大声打鼾和呼吸暂停的现象。1例死于医院内,2例死于医院外,3位患者都尚未进行PSG诊断,均在睡眠中发生猝死。近时媒体又报道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高秀敏女士不幸猝死,据其家人介绍她在夜间睡眠时也有打鼾发生。因此触发我撰写本文并进行了相关的一些文献复习,目的是需要与睡眠医学同仁一起提高对猝死的认识。OSA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理综合征,OSAS是常见病,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呼吸减慢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甚至酸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液动力学改变,激活牵张受体及多种细胞因子改变,是造成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发生猝死。[9]但经治疗后尤其是睡眠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后上述的病理生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转的,CPAP治疗不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避免或减少OSAS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因此提示在各个不同专业临床中,均需对重度OSA患者特别关注,以避免患者在夜间睡眠发生心脏病的猝死。
(你我健康网<A href="http://www.05jk.com/" target=_blank>http://www.05jk.com</A>) 报道:睡眠时猝死病例介绍与文献复习!!
本文关键词:睡眠时猝死病例介绍与文献复习